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技 > 通信/传统IT > 小米能否实现自我突破?_腾讯新闻

小米能否实现自我突破?_腾讯新闻

天乐
2020-08-15 23:09:47 第一视角

本人公众号:黑鱼看市

8月11日,就小米成立十周年,雷军发表了一通感言,披露了许多“秘密”,引起不小的反响。其实,在这个讲话的前几天,雷军在微博上也感慨了几句,背后隐含的内容倒也挺丰富。

这段发自小米手机的微博,内容如下:这两天我们在做半年总结会,有个数字让我非常惊讶,23%用户的手机已经用了三年。我微博粉丝有多少人在用三年前的手机?欢迎大家留言。建议大家对自己好一点,换一部新手机!手机科技进步很快,今天的大众手机,功能不仅强大,而且价钱也不贵。

确实让人惊讶。23%的用户——显然指的是小米用户,使用的手机——显然是小米手机——已有三年之久。很有意思的一个数据。显然,小米手机的综合质量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,起码通话质量、运行速度、系统稳定性、电池状态等,都能满足用户使用的基本需求。

不过,任何事都有两面性。一部手机的质量太好、性价比太高,用户使用三五年也遇不到一点问题,手机制造商的心情大约就会比较复杂。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,制造商的生产、销售、盈利的增速及增长的可持续性,确实就会遭到很强的制约。尤其在技术快速进步的大背景之下,手机(别管什么品牌)的质量普遍提升很快,如果不考虑各种意外因素,要单纯使用坏一部手机,好像确实很困难。这其实是所有手机制造商(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制造商)共同面对的一个“尴尬”:产品质量差,没人粉,企业要发展就比较困难;产品质量好,总也用不坏,企业发展同样受影响。

小米在做手机等硬件的同时,还布局了自己的软件服务,特别是云服务,而这些云服务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。雷军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算了一个账,他估计,小米云拥有的数据量会超过1000个P,这些数据光1年的存储费用需要30亿人民币。

雷军甚至说:“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用big data的技术,转化出价值,那我们公司再撑下去就真的破产了。”

目前来说,小米虽然存储了很多很多的用户数据,但对相应数据的挖掘处理还没有真正的到应用层面,更没有将这些数据货币化。目前小米的主要收入还集中在硬件收入上,要如何更好的挖掘小米生态的价值还需要不断的探索。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
为你推荐
加载更多
意见反馈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