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技 > 通信/传统IT > 超百家企业激战V2X市场,终端设备厂商或率先“洗牌”_腾

超百家企业激战V2X市场,终端设备厂商或率先“洗牌”_腾

天乐
2020-11-25 07:20:47 第一视角

去年以来,ETC市场受益政策驱动,相关产业链企业收获颇丰。如今,下一轮市场热点开始转向V2X领域。仅仅一年时间,V2X参与“四跨测试”企业已经由2019年的63家增加到超过100家,数量激增。

多位业内人士向《高工智能汽车》表示,今年V2X已经从小规模试点过渡到大规模示范应用阶段,同时越来越多汽车制造商开始为汽车开发搭载C-V2X模块,V2X产业链迎来了商业化落地的窗口期。

现阶段,LTE-V2X (4G C-V2X)已经具备大规模部署及产业应用基础,在政策、5G商用、新基建红利等因素刺激下,5G C-V2X有望从2021年开始全面铺开。这也为V2X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。

从智能汽车到智慧交通、智慧城市,C-V2X正是实现车、行人、道路基础设施、云端等各项链接的有效技术手段。不过,由于V2X产业链较长、商业模式还不清晰等因素影响,目前各大企业都在摩拳擦掌、跑马圈地。

然而,随着V2X产业化的持续推进,业内人士认为,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终端设备厂商将率先迎来洗牌危机。尤其是仅提供车端设备的厂商,参与企业众多,或率先遭遇“价格战”的洗礼。

最终,留下来的将是少数几家巨头企业。

“入局”企业数量剧增

不同于国外自动驾驶专注于单车智能,我国在智能交通和智慧驾驶上则是通过C-V2X车路协同来提高交通效率和实现自动驾驶,也就是让“聪明的车”走上“智慧的路”。

很显然,在未来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,C-V2X作为结合蜂窝移动通信和直通通信的车联网技术,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。

通过V2X系统,单车智能的感知不足,可以在路端等的协助下得到弥补,而智能网联车辆也能够通过V2X系统对实时路况、交通信息进行分析,从而选择出最优的驾驶路线。

一些上市公司此前给出了巨大的市场规模测算数据。比如,预计至2025年,新车V2X-OBU设备搭载率达到50%,届时存量车的渗透率为15%,意味着累计需求量达到6,250万套。

到2025年,V2X-RSU则优先在二级以上公路,城市道路(十字路口、交通流量密集路段)布设,预计累计市场需求约50万套,这部分市场则更多依靠地方资源。

这意味着,车端设备市场规模更大,竞争也更加激烈。巨大的市场前景,吸引了各类企业的参与,数量剧增。

从智能网联汽车C-V2X测试活动来看,2018年的“三跨”仅有20多家参与企业,2019年的“四跨”参与企业就上涨至60多家,到今年的“新四跨”参与企业就剧增至130多家。短短三年间,参与企业暴增了超6倍。

多位相关企业高层向《高工智能汽车》表示,V2X产业化落地正在加速,已经迎来了商业化落地的窗口期。

一方面,V2X已经从小规模试点过渡到大规模示范应用阶段,并且芯片、模组、终端设备、运营商等产业链情况正在逐渐完善与成熟。

“不同于此前的单车智能,V2X能够发展起来的基础就是规模化商用验证的开启。”有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表示,一两辆路测车无法发挥V2X在安全、成本等方面的优势,只有大规模的示范应用,才能真正切实推动V2X技术的发展。

另一方面,经过了前几年的验证,已经有一部分车企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支持V2X的量产车型上面。如福特、奥迪等已经开始为搭载C-V2X功能的量产车型做准备。

除此之外,支持C-V2X的车载通信终端、RSU路测单元已经实现量产,同时也已经有包括广汽Aion V、北汽ARCFOX α-T等搭载5G技术的量产,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V2X产业化落地。

总体来看,V2X产业的发展还未进入大规模的量产阶段。

其中,由于C-V2X路侧建设的投资金额较大、项目较复杂,涉及到建设、投资、运营等诸多参与企业,盈利模式还不清晰,导致路侧设施建设进度更加缓慢,还无法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。

相比之下,由于相关汽车制造商已经展开一系列的测试项目验证,5G C-V2X将率先在终端新车上进行大规模量产应用。

不过,业内人士一致认为,受前装成本和应用环境的影响,预计C-V2X将优先在商用车以及特定条件下实现应用。例如出租车、公交车、物流卡车、矿车、港口车辆等等。

而按照最新发布的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,并没有对V2X车路协同提出具体的落地时间表,而是更多鼓励地方开展示范应用,包括特定场景、区域及道路。

此外,考虑到现有V2X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比例不高的现象,《规划》明确,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,突破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(V2X)等核心技术和产品。

终端设备厂商或率先“洗牌”

有多位业内人士向《高工智能汽车》表示,目前V2X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还未定,各大企业还处于摩拳擦掌、跑马圈地的阶段。

不过,随着产业化的持续推进,未来V2X市场走向集中是必然趋势,预计终端设备厂商将率先遭遇洗牌危机。

V2X产业链条较长,包括芯片、通信模组、终端设备、整车、智能道路、测试验证、网联安全、运营与服务环节等等,其中参与方包括芯片厂商、设备厂商、主机厂、方案商、电信运营商、交通运营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等。

目前,V2X终端设备厂商所占有的数量最多,参与企业包含大唐、华为、东软、千方科技、万集科技等等,均可提供支持LTE-V2X的OBU和RSU通信终端产品。

另外,在今年参与“新四跨”活动的100多家企业当中,终端设备厂商有50多家,占比超过了4成。

有业内人士直言,V2X终端设备赛道已经略显拥挤,尤其是车端终端设备,或在不久的将来率先爆发价格战。

“终端设备厂商上游有芯片、模组厂商,下游有主机厂、方案商。芯片厂商参与企业少,一旦价格压不下来,终端设备厂商将面临被双重挤压的困境。”上述业内人士补充说道。

还有不愿意具名的企业高层表示,“V2X车端设备量大,容易起量,但是需要跟车上的其他零部件进行集成,具有一定的前装‘上车’门槛,最后的玩家可能还会剩下几家巨头企业,有可能就是传统Tier1企业占有大部分市场。”

综合来看,在V2X产业链上游,通信巨头高通、华为、大唐相继发布了C-V2X通信芯片,并且还提供基于各自芯片的通信模组,目前已经在市场中占有先发优势。

相比之下,终端与设备厂商所要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,尤其是车端终端或率先迎来洗牌期。

《高工智能汽车》获悉,在车端终端方面,目前已经齐聚了大唐、德赛、东软、千方、中兴等诸多国内企业,以及国外传统Tier1企业,如大陆、博世、德尔福等传统零部件巨头已经开始生产各种V2X硬件,并且提供相关的V2X解决方案,参与者众多,竞争尤其激烈。

而针对路端设施方面,目前主要包含路侧单元(RSU)、感知单元及计算决策单元。其中路侧单元(RSU)是集成C-V2X功能的路侧网联设施,国内RSU(路侧单元)设备提供商已经有10多家,包括华为、大唐、东软、金溢科技等,主要是自主企业为主。

另外,《高工智能汽车》了解到,目前针对路侧的C-V2X设备价格较高,普遍都在数万元以上,而针对车端的设备单价最低则是几千元,价格要比路侧设备低。

不过,由于还未大规模应用,目前V2X产品市场价格尚不是很透明,各家企业的价格也存在较大的不同。

如今的真实情况是,目前,大多数企业处于V2X模块小批量供货测试阶段,并且通过回传更多的数据对产品进行优化。

同时,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,正在部署新建产线,满足车规级产品的生产要求,但自动化产线需要数千万元的装配测试设备投入。

此外,目前整车厂商对V2X-OBU尚未大规模开展正式定点认证,V2X-RSU产品的客户一般不进行强制认证,而是要求产品符合通行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。

华砺智行创始人兼CEO邱志军提出,“车路协同的起点应该是路侧智能终端的普及,随后是布局车载终端的渗透率,最后是应用场景的丰富度。这样就能形成迭代的良性循环。”

V2X还未实现大规模应用,产业链的市场格局还未完全确定。在V2X商业化的关键窗口期,谁能够更好地把握了市场机会,并且提供更有的技术解决方案,谁就有机会脱颖而出。

12月16日-18日,2020年度高工智能汽车年会即将在上海隆重举办,届时也将有V2X产业链相关企业参与,共同针对V2X的商业模式、技术路径等热门话题进行深入探讨,帮助企业更好地“辨明”产业的落地路径。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
为你推荐
加载更多
意见反馈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