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技 > 人工智能 > 场景化AI,带你畅游“未来生活”_腾讯新闻

场景化AI,带你畅游“未来生活”_腾讯新闻

天乐
2020-08-16 17:09:20 第一视角

无人机在巡检中飞累了,自动“回家”充电或休息;晨检机器人变身幼儿园校医,每日帮助老师完成病症筛查;管道“机械手”日夜守护燃气安全,成独居老人生活必备……14日至16日,第三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,1000余款人工智能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集中亮相。海量可听可视可玩的场景化AI,让现场观众尽情畅游未来智慧生活。

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国内首个线下人工智能大型会展活动,今年智博会以“万物赋苏、智启未来”为主题,举办了平台及企业展览、专业论坛、新品发布、奖项评选和互动表演等多项活动。

抗疫产品集中亮相

“AI+医疗”走向深度融合

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,确诊效率就是抗疫生命线。”在智博会抗疫创新产品展区,苏州承泽医疗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禹说,“传统胶片会诊,一个病例耗一天,等不起。我们自主研发的云图影像平台派上大用场。”该平台在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当地近20家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架起“信息桥”,方便大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,20分钟就能出结果。3月底之前,平台上每天完成诊断近百例。

突如其来的疫情,为人工智能技术创造了特殊的应用场景,一批人工智能企业表现不俗。智博会上,包括云图影像平台在内的不少“功臣”产品再度亮相,抗疫创新产品展区人气火爆。

“从诊断救治、病毒溯源,到药物研发、基因测序,再到疫情研判、卫生管理、资源调配,人工智能技术在抗击疫情期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建议,未来要基于大数据+区块链技术建设更加聪明的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系统。当城市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,可实时调动“人、地、物、情、事、组织”等多维数据进行分析研判。

不仅仅是抗疫防疫,在人口老龄化、慢性病患者群体增加等背景下,“AI+医疗”应用正全面开花:索思(苏州)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穿戴式动态心电检测产品,即贴即用,快速分析心电数据,精准定位异常心电,已进入全国20余个省份的800多家医院;苏州信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“无人煎药房”,实现中药方剂从包装、封装到泡药、煎药的全自动化……

据当天发布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年度发展报告(2019-2020)》,2025年,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规模将达1270亿美元。其中,医疗行业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将占五分之一。“AI+医疗”走向深度融合,前景可期。

从“感知”到“认知”

迈出技术突破关键一步

“您近期到过武汉吗?”“前天从汉口火车站转了个车,算吗?”“算!那您近期有没有咳嗽或发烧症状?”“前两天有些不舒服,但现在好了。”

“这是发生在抗击疫情期间的一段人机对话。”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、研究院院长胡国平说,“不管用户如何表达,机器人都能从千变万化的回答中抓取关键有效信息并作出判断,这就是‘认知智能’。”“认知智能”要求机器人在人机交流的过程中,不仅要“听到”,而且要“听懂”,甚至还要对一些隐含在话语中的常识、知识等进行推理。从“感知智能”到“认知智能”,不少中国企业迈出了技术突破的关键一步。

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整体还不高。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年度发展报告(2019-2020)》显示,相对于庞大的经济体量,我国人工智能推广应用有限。目前,仅教育、软件、互联网技术服务等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进入全球前5名,制造业、金融等传统行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度仍有待提升。

“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局势让我们认识到,通过自主创新加快弥补核心技术短板,是当前发展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当务之急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高文说。“我们要把握战略发展机遇,通过解决一批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、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,在一些关键领域、前沿领域实现由跟跑向并跑、领跑转变。”

开幕式上,鹏城实验室、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等7家单位联合成立“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联席会”,致力于加强城市间的协同创新和跨学科的科研攻关,共同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研发水平。

把握行业新趋势

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

集普通黑板、电视电脑、投影仪、电子白板于一体的纳米智能触控黑板,获得2000多家学校认可。当天,苏州工业园区发布来自38家企业的42个人工智能优秀应用案例,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这块黑板是其中之一。“中国人工智能年度十大风云人物”“中国人工智能年度十大创新企业”“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产品金奖”3项榜单也同步揭晓,其中均有苏州企业家、苏州企业的身影。

“当前,苏州正全力推进开放再出发,我们坚持把人工智能作为加快培育新动能的有力抓手,前瞻性高水平部署新型基础设施,构建新技术新产业生态系统,致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。”苏州市市长李亚平说。去年,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产值达685亿元,增长约20%。

作为其中的排头兵,苏州工业园区围绕数据、算法、算力等人工智能核心领域重点发力。近年来,华为、微软、科大讯飞等一批业界巨头先后落地,极目、思必驰等一批本土企业跻身细分领域重大项目“国家队”,并在智能语音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攻关上率先取得突破。

“线上经济的繁荣,为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更大市场和更多可能。”高文说。把握行业新趋势,苏州抢下“先手棋”。今年上半年,苏州新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企业383家,累计达906家,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密集涌现。

本报记者 孟 旭

本报通讯员 王俊杰 徐瑞雅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
为你推荐
加载更多
意见反馈
返回顶部